搜索:

山东港口青岛港与德国威廉港建立友好港30周年两港再签署合作

12月14日,庆祝山东港口青岛港与德国威廉港建立友好港30周年活动以视频连线方式在青岛市,德国汉堡市、威廉港市同步举行,共同回顾总结两港友好交流成就、巩固合作成果,进一步深化未来合作,促进两港在地区人文交流和中德经贸往来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中国驻汉堡总领馆副总领事王玮,威廉港物流园区和集装箱码头公司总裁安德烈亚斯·布尔温克尔,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李奉利,威廉港港口经济联合会主席约翰·尼曼,青岛市外办党组成员、副主任王祥瑜,威廉港物流园区和集装箱码头公司中国区代表张晖等线上出席活动并致辞,山东港口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贾福宁主持活动。活动中,与会嘉宾共同见证了山东港口青岛港与威廉港签署深化合作战略协议。

今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也适逢山东港口青岛港与德国威廉港建立友好港关系30周年,是两港交流与合作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节点。威廉港是德国仅次于汉堡港、不来梅港的第三大港,是德国最大的石油港和德国重要的集装箱深水港。早在1992年,两港就缔结为友好港。30年来,作为两国经贸往来、交流合作的窗口与门户,两港抢抓发展机遇,发挥各自优势,加强交流合作和业务往来,并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互访交流活动,取得了良好合作成就,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全球经济贸易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两港的友好往来,不仅成为山东港口与全球各友好港交流合作的典范,也为青岛市与威廉港市乃至中德两国的人文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

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两港坚持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共抗疫情,以实际行动增进了彼此的友谊、加强了合作。今年,山东港口青岛港到威廉港的进出口箱量同比增长了167%,航运业务合作蓬勃发展。

山东港口成立以来,纵深推进一体化改革发展,构建了“以青岛港为龙头,日照港、烟台港为两翼,渤海湾港为延展,各板块集团为支撑,众多内陆港为依托”的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综合实力迅猛增长,品牌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显著提升,并积极全力打造以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物流枢纽港、金融贸易港、产城融合港、邮轮文旅港为载体的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积极推进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其中,青岛港货物吞吐量跃居世界第四,集装箱量居世界第六位,今年有望实现进一步提升,为两港的未来合作开拓更加广阔的空间。

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枢纽性节点,山东港口顺应开放合作大势,加速国际化发展,沿“一带一路”持续落子布局,通过300多条集装箱航线多个港口紧密相连,构筑起了联通“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庞大海上贸易航线网络。在对外开放合作的进程中,山东港口以业务合作、项目合作等为媒,积极扩大“朋友圈”,目前已拥有38个友好港,持续输出管理,成功运营了缅甸皎漂港、几内亚赢联盟等诸多海外项目,打造了全球化码头管理运营典范,以实际行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此次两港共同签署深化合作战略协议,既是落实两国强化经贸合作战略共识的重要举措,更是两港友好交流历史上新的里程碑。面向未来,双方将进一步在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技术创新、人员往来、人文交流等领域加强交流与合作,持续促进两港友好合作向纵深发展,更好地服务中德两国之间、两港所在城市的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共同创造更加美好未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威廉港张晖:中国企业可加大对德国重要物流节点基建投资

▲2016年7月14日,山东青岛,青岛港与德国威廉港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备忘录。图为青岛港集装箱码头。图/IC photo

新京报讯 (记者柯锐)11月4日,德国联邦总理朔尔茨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德国威廉港物流园区和集装箱码头中国项目经理张晖近日在接受新京报新京智库采访时表示,中国物流企业可加大在德国的网络建设和投资力度,特别是在重要物流节点的基础设施进行布局。

威廉港位于德国西北部北海沿岸的亚德湾内,是德国唯一的深水集装箱码头,也是德国最大的原油、煤炭进口港,以及未来的液化天然气枢纽。来自中国厦门、宁波、青岛等地的海鲜产品经威廉港可直接进入德国市场。今年4月,中国赣州国际陆港和德国威廉港集装箱码头,与物流园区以视频连线方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海外仓、现代物流、多式联运、绿色低碳发展、港口开发等多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

自2016年起,中国已经连续6年蝉联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物流领域的贸易合作同样可圈可点。

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也是德国最大的集装箱海运贸易伙伴。仅海运方面,2021年两国集装箱交易总量达310万标箱,占德国海运集装箱吞吐总量20.7%。这还不包括经鹿特丹、安特卫普等第三国港口转运的箱量。

新冠疫情对物流业带来了较大冲击。据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疫情使德国海港货物处理能力有所下降,2020年共处理货物2.757亿吨,比2019年减少6.4%。集装箱装卸量为1400万标准箱,相比2019年下降约6.9%。

“疫情初期,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中国物流股份公司等合作伙伴向我们及时捐赠了医用口罩等宝贵的防疫物资,协助我们共渡难关。” 张晖介绍,在中国伙伴的支持和协助下,2021年,威廉港集装箱码头取得了投产以来的最好成绩,吞吐量首次突破70万标箱,比2020年增加了 68.5%。

张晖表示,后疫情时代,德国客户的消费习惯在改变,这需引起物流和货运行业的注意。作为两个制造业大国,中德双方在价值链条上有很大的互补性。

当前,中国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趋势正不断增强。张晖建议,相较于德国物流巨头在中国广泛投资,特别是同中国制造、中国建造走出去的步伐比较,中国物流企业有必要加大在德国的网络建设和投资力度,特别是在重要物流节点的基础设施进行布局。“当然,在绿色物流、数字化供应链等领域,同样需要中德物流同仁合作推进。”

第一批液化天然气从美国抵达德国威廉港液化天然气码头

Maria Energy满载约1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9714.7万立方米天然气),足够为大约5万个德国家庭提供一年的能源。Maria Energy号油轮交付的液化天然气是威廉港码头调试流程的一部分。威廉港码头的商业运营预计将于2023年1月中旬开始。威廉港Uniper液化天然气码头已于2022年12月17日开业。通过浮式储存及再气化装置(FSRU)Höegh Esperanza,每年可在德国卸载约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第一艘液化天然气油轮抵达德国威廉港 环保人士计划组织抗议行动

当地时间3日,液化天然气运输油轮“玛利亚能源”号抵达德国威廉港接收码头,这也是该港迎来的第一艘液化天然气油轮。从美国出发的“玛利亚能源”号油轮长289米,载有170000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当天由警船护卫抵达威廉港码头。

德国天然气进口商尤尼珀集团透露称,这些液化天然气将在威廉港的接收终端被转化为气态形式,然后输送至德国天然气管道网络。据悉,“玛利亚能源”号所装载的这批液化天然气可以为大约50000个德国家庭提供一年的能源。尤尼珀还表示,商业运营预计将于1月中旬正式开始。

值得注意的是,当地的环保主义者宣布将于3日晚间举行抗议行动。德国环境援助组织常务董事穆勒-克拉纳批评说:“德国首次直接从美国购买水力压裂天然气这一事实并不值得高兴,这是对气候保护和自然保护的历史性打击。”根据德国本土相关法令,水力压裂天然气方式是被明令禁止的。与此同时,液化天然气接收终端的运营将造成每年35吨氯气的排放。环保组织认为,这将会对瓦登海的水质和生态造成极大的影响。(总台记者 阮佳闻)

德国卢布明港液化天然气接收终端正式启用

接收终端正式启用,德国总理朔尔茨、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州长施魏西格参加揭幕仪式。

卢布明港是德国启用的第二个液化接收终端。去年12月,第一个接收终端在威廉港启用。与威廉港不同的是,卢布明港接收终端完全由私营公司运营,成本约1亿欧元。该终端每年可向德国东部地区供应52亿立方米的。运营公司表示,这可以满足德国5%的天然气需求。第三个液化天然气接收终端将于不久之后在布伦斯布特港启用。

德国缺“气”急建码头 美国渔利横财滚滚

2022年末,德国启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效建成的首个液化天然气接收码头,以应对乌克兰危机升级后德国面临的巨大能源缺口。本月初,这个码头接收来自美国的第一艘天然气运载船。

欧洲跟随美国脚步与俄罗斯能源“脱钩”,却将自身陷于能源短缺风险中。为给盟友“打气”,美国承诺向欧盟增加液化天然气出口。大批运载昂贵天然气的船只从美国涌向欧洲,给美国带回滚滚财富以及更多政治利益。

天然气占据德国能源消耗约四分之一,而德国所用天然气95%依赖进口。德国此前主要通过管道设施直接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境内没有将液化天然气重新气化的基础设施。随着去年俄罗斯逐步削减对欧洲天然气供给量,加上“北溪”天然气管道遭破坏,德国面临每年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供给缺口。

这是2022年9月14日在德国卢布明拍摄的“北溪-1”天然气管道相关设施。新华社记者任鹏飞摄

为此,德国政府不得不加速推动液化天然气接收终端的建设,寻求其他油气来源。去年12月17日,德国首个液化天然气接收码头在北部海滨小镇威廉港正式启用。该码头从策划到建成总共历时不到10个月,可谓开创了德国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的先例,德国总理朔尔茨在码头启用仪式上称其是“新德国速度”。

未来德国计划在卢布明等地建设另外四座这样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码头。即便如此,德国工业联合会依然警告说,德国天然气短缺的危机尚未解除,企业和民众依然需要时刻节约能源。

德国被迫加紧建成液化天然气码头,是欧洲跟随美国制裁俄罗斯引发能源危机反噬自身的缩影。而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却正因此而受益。

2022年3月8日拍摄的视频画面显示,美国总统拜登在华盛顿白宫发表讲话。拜登当天宣布,美国将对俄实施能源禁运,停止从俄进口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新华社记者刘杰摄

美国能源信息局的数据显示,主要受欧洲需求激增提振,2022年上半年,美国跃升世界第一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出口量较2021年下半年增长12%。

数据分析公司克普勒的数据显示,乌克兰危机以来,欧盟对液化天然气的需求激增。2022年,欧盟液化天然气进口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9473万吨。去年,欧盟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占总进口量的41%,达到3886万吨,较2021年增加2359万吨。

该公司分析师预计,鉴于欧洲将大量补充冬季耗尽的库存,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有望在2023年持续增长。这意味着,新一年中,美国将继续保持欧洲最大天然气供应国地位。

虽然美国油气暂时缓解了欧洲能源危机的燃眉之急,但美国经海路输欧的液化天然气价格本就较俄管道天然气更为昂贵,去年又大幅涨价,愈发成为欧洲的沉重负担。

美国能源信息局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9月间,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收入飙升至350亿美元,而2021年同期仅为83亿美元。

海外市场需求激增让美国大型能源公司赚得盆满钵满。去年前9个月,美国页岩油气企业切萨皮克能源公司盈利达到13亿美元。同时,美国另一能源巨头雪佛龙股价去年底较年初上涨50.5%。

分析人士指出,欧洲在能源领域转向美国只是美国油气出口量飙升的短期因素。长期以来,把能源出口作为美国外交政策的筹码,一直是美国国会两党和多届政府的共识。

这张丹麦国防部2022年9月27日发布的照片显示一处“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点。俄罗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北溪”海底管道发生爆炸,各方普遍认为管道遭“蓄意破坏”。新华社发(丹麦国防部供图)

早在2020年2月,时任美国能源部长丹布鲁耶特在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的一次活动中就曾表示,美国转型为能源净出口国后,美国外交政策将发生革命性变化,“我们可以无所顾虑地追求此前无法实现的目标”。

媒体报道认为,对欧洲国家而言,昂贵的美国油气并非长久替代选项。在其他领域支出同样庞大的情况下,欧洲今年有必要精打细算,加大对能源进口价格的评估,同时加速向清洁能源转型。

德国威廉港明年启用

新生航运网 据报道,船舶大型化驱使港口设施跟进,德国威廉港将于2012年8月正式开港,届时码头将由欧洲港口公司“欧洲门户”负责营运。威廉港位于欧洲北海的西部,是仅次于汉堡、不来梅的德国第三大港口。与其他港口相比,威廉到欧洲主要进出口地区的航运时间大大缩短,建成后威廉港集装箱码头将凭藉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海洋自然条件,便捷的水路、陆路交通网络,成为通往斯堪的纳维亚、东欧及俄罗斯的最理想货物转运枢纽和物流分拨中心。

威廉港提供高效服务以满足客户需求

4月中旬,著名国际物流企业Dachser负责为客户组织一台大型工业用途高压釜从德国到上海港的运输。因为这台设备的尺寸超出常规,需拆分为9部分进行装运,但是每部分的直径仍达6.8米。

作为“绿地项目”,威廉港集装箱港区的公路衔接经过了科学先进的设计,对重大件货物运输可实现“从出厂到装运一路绿灯”。货物从内陆城市上高速后不仅无需通行任何红绿灯可直达港区,到集装箱码头甚至还享受“专用闸口”的特殊待遇。这也是4月中旬Dachser这批特殊货物选择从威廉港运往上海的原因。

在货物顺利运抵码头后,欧门集团(EUROGATE)工人在关联企业SWOP的协助下将它毫发无损地装上了“MSC Hamburg”号集装箱轮船。SWOP总经理舒尔茨(Max Schultz)表示:“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并非每个港口都适合此类超重、超常规货物的装运,但是威廉港却没有任何问题。SWOP提供货物绑扎服务,因此我们了解重大件操作的各项要求。我们的客户需要零货损率的保障,才能放心地将精密设备托付给我们。”

此前不久,德国帕德博恩市Hartmann国际物流才宣布选择威廉港为一家汽车行业的客户出口了一批普柜货物。Hartmann称,之所以选择威廉港,是因为这批货物对船期要求严格,而威廉港恰恰能保证最短的门到门运输时间。Hartmann国际物流出口经理葛蓓(Kristina Garbe)表廉港在公司日常业务中逐渐扮演着日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