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亡周后周天子后人的最终命运如何?

周天子,是我国历史上周王朝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谓。周王朝是周武王姬发在公元前1046年推翻商纣王的统治后建立的,共传30代37王。虽然王朝后期的周天子大权旁落,但仍为名义上的华夏最高统治者。

周王朝时期,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诸侯们拥有自己封地上所有的资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即可。然而西周时期各诸侯国的军队并不掌握在诸侯国的国君手中,而是在周天子派往各诸侯国的守臣手中。《左转》记载:“齐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国氏和高氏就是掌握齐国兵权的周天子的守臣。

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和争霸战争的发展,“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名存实亡。从这时起,大国兼并小国后,多以其国土置县,封建制度逐渐式微。西周初期分封的800多个诸侯国,到了春秋初期已剩170多个。到战国时期,所有诸侯国只有20几个了,可见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有多么残酷。战国之世,除魏惠王、齐威王为了作秀,曾有过朝周之举外,其他诸侯国的国君已再无朝周之举。

尽管东周王室已经衰弱到如此地步,内部还不团结。周贞定王时期,实力强大的诸侯国晋国发生内乱,韩、赵、魏联合起来灭亡了智伯,为后来的三家分晋打下了基础。周贞定王去世后,东周王室也发生了混乱与分裂,为了争夺王位,兄弟相互残杀。先是长子姬去疾即位为周哀王,三个月后老二姬叔杀了周哀王自立为周思王,五个月后老三姬嵬杀了周思王自立为周考王。

周考王为了避免同样的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于是封自己的弟弟姬揭为诸侯。当时周王室的直辖区域只有一个新王城和一个旧王城,周考王便把旧王城封给了弟弟姬揭,姬揭就是西周桓公,他的这个诸侯国被称为西周公国。虽然西周公国的区域面积只有一个旧王城,但是好歹也是和秦国、楚国一样的诸侯国。周考王代表东周天子,地盘也只有一个新王城,东周王室已经沦落到如此地步。即便如此,周王室内部的分裂还未停止。西周公国在第二代国君西周威公去世后又分出来一个东周公国。而东周王室继续发展,一直传到了末代周天子周赧王。

西边的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开始逐渐强大,在秦武王时期,派出甘茂攻下了韩国的宜阳,直逼东周王室的王畿之地。周武王想来东周王城举起象征周天子权威的镇国之宝九鼎,被周赧王严词拒绝。从秦武王对待周天子的态度来看,他压根就没把周天子放在眼中。于是秦军将领樗里疾强行把周赧王从东周王宫迁到西周王宫暂住,这一住就是五十年。

随着秦国的强大,与秦为邻的楚国坐不住了。但是又不想与秦国直接对抗。于是派遣使者忽悠周赧王,请天子号令诸侯,抑制秦国壮大,出兵攻打秦国。周赧王在楚国的忽悠下,也燃起了壮大王国的念头。于是立即让西周公凑了一支不到六千人的军队,由于东周王室实在太穷,没有足够的装备和粮草来支撑军队。为了解决军资的问题,周赧王找到了国内的富商大户,向他们筹借军资,写下欠条,答应当大军班师之日,以战利品抵偿借债。

同年,周天子周赧王在惊恐悲愤中离世。至此东周王朝的大权为西周公与东周公把持,西周公据洛阳,东周公据巩邑。其后不久,西周文公姬咎逝世,西周的民众纷纷东逃。秦国不费一兵一卒,轻易地收取九鼎和其他珍宝,并且未立新的国君,西周灭亡,同时宣告着历时八百余年的周王朝走向终结。随后,秦庄襄王灭掉东周国。东、西两周就全都归属于秦国,周王朝的祭祀从此断绝。

但是司马迁在《史记.周本纪》中还有一段记载:“秦灭周。汉兴九十有馀载,天子将封泰山,东巡狩至河南,求周苗裔,封其後嘉三十里地,号曰周子南君,比列侯,以奉其先祭祀。”这段话的意思是:秦灭周之后,直到汉朝开国90年后的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在封禅泰山途经河南时,派人找到了周王室名叫“嘉”的后人,封其为候,并赐予其三十里的封地,以祭祀周先祖。

关于秦国灭周后,是如何处置周王室后人的,史书并没有记载。但是秦国统一天下后,便将六国的贵族都迁到了遥远的陇西之地。从这一点上来看,当初秦国处置周王室族人也是发配到遥远的贫寒之地。所以在末代周天子周赧王身死之后,整个周王室家族就已经分崩离析了。其最终的命运无外乎是死去、逃亡、发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