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年前毛澤東為何給這位四川人寫信

對我國廣大新聞工作者而言,范長江的大名如雷貫耳——這位出生在四川內江的杰出新聞工作者,是新中國新聞事業的開拓者與重要領導人物,被譽為“新聞巨子”。

“長江先生:那次很簡慢你,對不住得很!你的文章我們都看過了,深致謝意!寄上談話一份,祭黃陵文一紙,藉供參考,可能時祈為發布。甚盼時賜教言,匡我不逮。敬頌撰祺!弟 毛澤東”。

眾所周知,毛澤東生於1893年,比范長江大了16歲,卻自稱為“弟”——如此謙虛,究竟為何?

在范長江的老家內江,當地市委黨史地方志研究室主任申福建為我們娓娓道來其中緣由。

1933年下半年起,從北大畢業的范長江先后為北平《晨報》《世界日報》等報刊撰寫新聞通訊。由於他文筆精練、視角獨特,引起了當時在全國都頗有影響力的天津《大公報》領導的注意,並很快成為該報撰稿人。

1935年5月,范長江以《大公報》旅行記者的名義開始了他著名的西北之行——其歷時10個月,行程3000公裡,真實記述了當時中國西北地區人民生活與政治、宗教、民族關系等情況,並尤其難能可貴地公開、客觀報道了紅軍長征蹤跡,表達出對紅軍的同情和敬意。這些通訊陸續發表於《大公報》后,引起轟動,報紙發行數量陡增。不久,這些通訊匯編為《中國的西北角》一書,引發讀者搶購熱潮。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后,西北對外交通完全斷絕。為了一探究竟,范長江冒險從蘭州輾轉來到西安,化裝成菜農混進城。通過採訪周恩來,范長江對西安事變的真相以及中國共產黨關於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主張有了深刻了解。

其后,1937年2月9日,范長江又來到延安,成為當時國統區第一個正式以新聞記者身份前來陝北採訪的青年記者。

當晚,毛澤東在窯洞裡會見了范長江,兩人一見如故,徹夜長談:范長江談了他對國際國內形勢的認識,談了國民黨內部對抗戰的不同意見,談了他對中華民族命運的擔憂﹔毛澤東則高屋建瓴地精辟分析抗戰面臨的形勢,介紹了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政策與實現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思路,並建議范長江利用《大公報》積極展開相關宣傳……

回到上海后的范長江,發出了著名的時事述評《動蕩中之西北大局》,率先打破反動派的新聞封鎖。其后,他又連續發表了《暫別了,綏遠》《寧夏進入記》《隴東未走通》等共3萬多字的通訊,讓全國人民進一步了解到真實的中國共產黨與紅軍。看到這些報道后,毛澤東對范長江的人品、才氣敬佩不已,給范長江寫了這封信。

時光荏苒,毛澤東給范長江寫這封信已過去84年,但這封信背后的故事依然值得人們深入了解,范長江歷經艱難、奮勇向前的初心更值得廣大新時代新聞工作者反復感悟。(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袁婧)